倾盆,拼音: qīng pén,原因把水盆倾斜,引申义为雨势很猛、很大。
倾盆其他概念
倾盆(Shower)是一种使用两个以上的物件完成的杂技模式,通常是用球或沙包。它所产生的轨迹是一种绕圈的样子,以三颗球为例的话,其位换记号为「51」;球高高地从手 A 丢到手 B(5),之后从在底下直接从手 B 短抛给手 A(1)。如果不停交换方向,最终将会演变成「盒子」的模式。
倾盆是一般对于杂技不甚了解的人谈到丢球时脑海中最容易浮现出来的图像,一些对杂技认知不多的插划家或漫划家也经常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小丑以极为夸张的圆形路径丢球,而且要多少颗都行。不过事实上,世界上杂技师的极限是做到八颗球的倾盆。
倾盆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同步倾盆(Synchronous Shower),即两只手会同时动作;跟异步倾盆(Asynchronous Shower),即两只手是交错动作的。
倾盆一个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并不随着物件的增加而改变;四颗球的模式跟三颗球是一样的,除了球被丢得更高、更快之外。这不像瀑泻那样,它一旦变成偶数颗球就非得丢成喷泉不可。
两颗球的倾盆是最简单的,就算完全没学过杂技的人大都也会,因此有些人觉得那并不算是真的杂技。假如给一个人两颗球叫他丢,通常他就是会把一个丢起来,把另一颗直接递给空的手,然后接住刚才丢起的那颗;连续做下去,就变成两球倾盆了。
某些没有真正接触杂技系统但想学杂技的外行人偶尔会自行摸索该怎么丢,而他们的结论经常就是三球倾盆,但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三球倾盆明显地比三球瀑泻要难上许多,因为它的高度高、速度快、而且两手做的动作并不对称。不过,一旦学会之后,即便要跟别的招式结合也不会困难了。
五颗球的倾盆已经可以算是职业级的动作了,而再上去就很少人做。根据非官方杂技纪录的 Bogleg 数据库,六颗球的倾盆纪录是 Benjamin Thomas 的 280 下,而七颗跟八颗的纪录则都由 Bruce Sarafian 维持,分别是 80 下跟 32 下。
倾盆出处
1、宋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
2、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蓟门飞雨》曲:“数声引鼓,一霎倾盆。”
3、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前行,诸军皆有饥色。
4、《花月痕》第十五回:“不想红日忽收,黑云四合,下起倾盆大雨来。”
5、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天色已经漆黑,大雨倾盆般落了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